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 >> 正文
给年轻干部的21封信
发布日期:2023-09-18浏览次数:字号:[ ]

一、不要做躲在舒适区的温室花朵(节选)

——劝青年多到一线

无功即有罪,这个道理古今相同。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权力是双刃剑,用得好功德无量。不能只要权力不要义务,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更不能贪图个人安逸,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担责,只喊口号不抓工作。清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大政方针已定,路线图和任务书非常明确的情况下,特别需要每个人砥砺奋进,夙兴夜寐,勤奋工作。

从个人的修行而言,事情是成就做人的最主要途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的锋利从磨砺中得来,梅花飘香是因经历了严寒淬炼。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磨,所谓的道德心性、党性修养,不经历事情的砥砺,是不会自动养成的。清人徐荣《劝民》诗有云:“闲也过一日,劳也过一日。不见闲人精力长,但见劳人筋骨实。”没见过清闲安逸的人精力增长,只见勤劳干事的人筋骨壮实。欲成大事业者,只有让自己忙起来,才能经风雨、壮筋骨,可堪大用、建功立业。正如孟子所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也符合唯物辩证法物质决定意识的一般原理,在广阔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你才能明白人生的真谛,在同各界群众广泛接触后,你才能明白自己作为党员干部的操守和使命。就像王阳明说的那样,我们不能一味地学习儒道的“空”,总想着脱离现实而寻觅桃花源,人生既然在世,明白了“空”的要义,就还他一个“诚”字,认认真真做事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世间修行,在历史中不朽,这才符合我们民族的心性道义。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查处推诿扯皮、玩忽职守、不思进取的不作为问题,也持续刊发了对“躺平式”干部当头棒喝纠治工作作风问题的报道,就是要释放信号,让那些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无法立足。五四青年节刚刚过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的白皮书,不知你看了没有?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关于青年的白皮书,客观呈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勾勒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模样。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着每个时代不同的使命,但不变的是,在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总会以无畏的姿态冲到最前面。从田间地头到工厂一线,从竞技赛场到建筑工地,从产业前沿到国防前线,从乡村振兴的舞台到科技强国的征途……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青年就应该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以青春之我,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续奋斗中唱响一曲又一曲青春之歌。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已然开启,中华民族正在驶过新的历史三峡,这条路充满希望和机遇,也充满风险和挑战。作为新时代的参与者、奋斗者,我们每个人都要做时代的弄潮儿,沿着先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

眼底山河、胸中岁月,共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二、什么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节选)

——主动适应新时代的从政环境

当下年轻人常说的躺平、躺赢,其实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奋斗的人生才有幸福,奋斗本身才是幸福,躺下来的人生不可能获得成功,“这一动不动,恰恰就是一个大错”(鲁迅语)。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意思是通过一个客观主义的视角,来观照万事万物的变化。把职业看作人在世间的修行,把身边的人和事看作接引你的善缘,多看多听多思考,少说少烦少跟风,识人识物识大道,这样你的每一天都会在有所受益中度过。

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这话说的就是六十岁的老人,年轻的时候早懂得一些道理,是为了让自己更早成熟。人生不同阶段,“知道”和“悟道”的层次不一样,就像蒋捷《虞美人》词中所说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经过了沉浮起落,阅尽了悲欢离合,人才有资格反思总结,庶几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但在少年和青年时期,还要懂得克制、节制,要特别警惕因为从心所欲而没有底线、没有约束的做法。

欲望这个东西,西方人视作洪水猛兽,东方人无论是儒释道哪一家,更多讲的是节制、控制而不是绝对消灭。中庸之道的要义,是保持适度的欲望平衡,恰如其分地实现自己的满足。明太祖朱元璋曾经问手下大臣,什么样的人最快活。别人给出的答案,朱元璋都摇摇头。这时万纲说了一句: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为赞许。万纲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中庸之道。

党的十八大之后,反腐败的雷霆万钧之势,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翻遍二十四史都没有的反腐态势,对于普通干部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想对于你们“90后”“00后”而言,最大的不同就是构建了一个迥异于改革开放初期和新世纪开端的从政环境。一段时间以来,制度不够健全,社会思潮的多元带来价值观混乱,权力面临着极大的腐蚀机会,被发现的概率不大,惩戒的力度也不够,导致了铤而走险的冒险心态和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有的腐败高官在被查处后还愤愤不平,“某某比我腐败多了”。如今,这种局面已彻底改观,动辄得咎成为人内心的一种自觉道德律令,对贪腐和作风问题的零容忍深入人心,腐败行为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样的从政环境,对新一代的你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会有那么多的舒适区和缓冲区。塑造新一代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现代文明人格,有可能在你们这一代实现。这种健康、高尚、独立的人格,不仅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对于每个年轻人的自我养成,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孟子说要“知人论世”“以意逆志”,随波逐流迷失本心固然可悲,昧于大势执迷不悟就更是可怜了。前不久落马的上海市某镇拆违办主任朱某,是1982年出生的年轻干部,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开发区的小干部,不会进入反腐败的视野之内,所以借着帮企业跑跑腿拿点费用天经地义,当官也不会耽误发财。这就是昧于大势而不自知。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你要学会适应严的基调和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按照理想的公职人员标准来塑造自己。理想和现实,已经前所未有的接近了。

三、不要做“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者(节选)

——切勿当 “官油子”

出现事务主义这种“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还是因为群众路线的缺乏。工作一旦脱离了群众,就会变成某种魔怔式的机械操作,变成自说自话的内部折腾,干得越多,效果越适得其反,归根到底因为“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着忙碌的幌子,实则是在推脱和自保。同一般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相比,事务主义不属于腹心之患,但属于癣疮之疾,很难根除,极易复发,久而久之会消磨人的意志、降低工作效率,导致动机和效果产生分离,陷入南辕北辙、越忙越乱的困难境地。

近年来,在错误政绩观的支配下,确实有一些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的不良现象,搞得煞有介事,其实暗藏猫腻。有的党员干部热衷于作秀装样子,只“打雷”不“下雨”或者“雨点很小”,浮在表面,不真干事、不干实事;有的爱搞花架子,虚头巴脑,工作重包装不重实效、重宣传不重实绩、求面子不求“里子”,对实际问题避而不管;有的盲目铺摊子,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比如,贵州省独山县负债400亿元却花费2亿元建“天下第一水司楼”;湖北荆州花费1.7亿多元打造巨型关公雕像,又花费1.5亿元搬移……这些做法的本质是脱实向虚、煞有介事,搞投机糊弄,背后也不乏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纸糊的凳子不中用,误国误民,罪过不小。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对如何问责处理不担当不作为以及履职不力、失职失责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均有明确规定。“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者,注定会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机械做事,陷入事务主义,是很难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的。作为年轻人,要朝气蓬勃,不要老气横秋;要平易近人,不能官气十足;要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善作善成,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要处理好忙忙碌碌和机械工作之间的度,干工作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只是一味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就会陷入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在方向问题上出现偏离,甚至犯颠覆性错误。

案牍不仅劳形,也可能损害党性心性。你所从事的工作,可以同群众接触,这是难得的机缘,不要畏惧,更不要抗拒。要抓住机会直接联系群众,打破横亘在干群间的“事务壁垒”。只有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联系群众,增强群众观念、培养群众感情、提高群众工作本领,用心用情,绵绵用力,才能把简单劳动变成复杂劳动,冷板凳坐成热板凳,在螺蛳壳里作出道场,成为善于总结经验规律、提高干事创业效率的行家里手。

四、为官发财应该两道 (节选)

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追求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因为相信我们的事业是“两个大多数”——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和依靠大多数人的力量,因为相信科学真理是指引解放全人类的火炬,共产党人把世界观方法论转化为人生观价值观,告别庸俗劳动和雇佣劳动的思维,抛弃锦衣玉食的执著,也放下封妻荫子、光耀门楣的执著。马克思在他一生最贫困潦倒的时期写作《资本论》,他在1852年2月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写道:“一个星期以来,我已达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账,我不能再吃肉。”即使这样,马克思也没有屈服,没有停止工作。中国共产党早期有这样一个规矩,党员从事的职业必须服从革命需要,还要公开职业收入,未经允许不得担任公职。对此,一代代共产党人有自己通透的理解。王若飞说:我们共产党人,不是为了几户、几十户穷人,而是要把整个社会连根拔掉,要解放全世界的穷苦人!不是为了眼前一顿饭两顿饭着想,而是为子孙万代的幸福着想。刘志丹说:什么官不官的,都是淡事。人生在世,要为百姓办些好事,才不愧是个“人”。张学云在1948年7月31日给妻子的信中说:我觉得“理想”是人生最有价值、最富于吸引力的东西,“理想”是我们生活的原动力。什么东西能使我们做苦斗的挣扎?什么东西能使我们极富于韧性的拼命?什么东西能使我们快活地毫不灰心地生活在不能算是人的生活的深渊中?我说这就是“理想”!

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多次深入阐释“为官”“发财”应该两道的道理,语重心长,发人深省。从组织角度,廉洁是最起码的纪律要求;从个人层面,廉洁是人生的底线伦理。一个人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廉洁既要依靠制度又不能依赖制度,制度总在不断完善,但制度不是万能的,并不能取代个人的修养。崇清尚洁、化繁为简,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是东方哲学的精华,体现人生大智慧。“清则心境高雅,清则正气充盈,清则百毒不侵,清则万众归心”,干部清正,政府才能清廉,政治才能清明。对于我们而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应以清廉之我建设清廉之国家,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生。

五、贪腐是人类政治绕不过的共同话题(节选)

——驳 “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论”

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反腐败斗争不仅不影响经济发展,相反,更有助于经济体制的完善,有助于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的形成,是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把腐败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其成本必将是以民心向背和执政基础为代价。就我们国家目前发展阶段而言,强力反腐不仅有助于执政党的自我完善,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正义,而且更有助于完善市场机制和改善经济结构并因此释放出最大的改革红利。

反腐败是国之大事,但不能为国家的所有问题负责。一个国家不合理的问题,也不能一概装入腐败这个箩筐。腐败不应该是一个情绪化的宣泄,而应是一个有着明确界定的科学概念。滥用公权力为私人谋取私利,这才是腐败的本质特征。不是所有的社会不公都与腐败有着直接关联,社会转轨时期的制度空白、财富分配规则的不合理、个体道德的下降导致食品药品安全、历史造成的城乡和区域生活差距、技术不达标或操作不规范带来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这些问题背后可能有腐败问题,但并不一定都与腐败相关。社会公众往往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以一种情绪化的方式将一切话题指向同一个话题——腐败,但这仅仅是一种情绪而已。作为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者,万不可被这种情绪左右。

进而言之,反腐败也不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腐败问题发生在我们身边,引起人们最强烈的不满,这种不满可能会掩盖其他社会问题。反腐败斗争最终的胜利,也不会带来一个万事大吉的升平世界,即使腐败被遏制到最低限度,社会也不得不面对其他的问题:环境污染、利益冲突、城乡差距、结构调整、通胀压力、金融危机、经济泡沫、就业难与用工荒……这些问题存在和激化程度,并不直接取决于这个社会的清廉程度,这是任何社会都必须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反腐败不会让我们一夜之间从穷小子变成富翁,从房奴变成房叔房姐,在短时期内可能会付出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成本,这一点全社会应当具有清醒的认知,而不应该盲目地陷入反腐败的狂欢当中,或者将这种对现实的失望解读为反腐败的不力,否则容易造成一种压力、情绪和矛盾的转移。事实上,无论对个人还是执政者而言,反腐败都是无可逃遁的必然抉择,却不一定带来直接的物质利益,如果我们是为了某种别的目的和利益去反腐败,反腐败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和价值。这同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对法国民众心中的“自由”进行批评的原理是一样的,在反腐败的时候总惦记着那些与反腐败无关的利益,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反腐败。

惟其如此,我们反腐败才具有非功利的、绝对意义上的价值。清廉与腐败是一对永远存在的矛盾,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清廉。民族的希望在于自强、创造与改革,而反腐败可为其保驾护航。反腐败之路并不平坦而是布满艰辛,不能一劳永逸而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反腐败必将与中华民族的复兴过程始终相随,速胜论、悲观论、西化论犯的是同一个错误。腐败要反,问题要解决,生活要继续。巨石不断滚落又不断推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西西弗斯命运,这就是反腐败的真谛。

六、为什么身边 “出事” 的年轻人多了 (节选)

——将心比心才能对症下药

客观来看,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磨砺于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他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把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中,以青春之我贡献伟大时代,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不负先辈的期望,谱写了新时代青春之歌。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青年人和年轻干部的主流,这一点毋庸置疑、毋庸置喙。

年轻公职人员这个群体,在社会分配体系中的位置比较尴尬。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的加重,精神压力和焦虑越来越多,这就给了少数不法商人乘虚而入的机会。有的上来就用金钱一顿猛砸,广撒渔网慢收网,就看哪条小鱼自投罗网;有的大打感情牌,专门对准青年人焦虑的孩子上学、购房买车、老人看病等软肋,让年轻干部从内心深处欠下莫大的人情债;有的放长线投资,对准一些青年才俊或者部门精英,提前认识,有事没事走动走动;有的投其所好,对喜爱奢侈消费或放松娱乐的年轻人,无所不用其极,用精神鸦片和物质炮弹摧毁防线,把他们拿捏在手心里。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环境和疫情影响,就业环境不好,年轻人找工作更不容易,去年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200多万人,这其实不是太利好的趋势。而很多优秀的大学生从校门进入机关后,收入预期同自己的价值期许差距较大,也没有勇气重新择业,这种焦虑的心理基础,在面对腐蚀“围猎”时很容易失守。一个不得不警惕的事实,就是腐败的代际传递,一个不干净的中层领导干部,往往会带偏、带坏一堆年轻干部。如果真要给青年人提什么建议的话,我觉得首先要远离损友,还要慎重选择人生导师,对于单位内部那些思想污浊、油腻不已的人也要敬而远之,守住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的底线和空间。 …… 没有他律的自律也是不牢靠的。现实中,也有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对年轻干部管理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重才干能力、不重政治素质和廉洁操守,重使用、不重管理,没有及时发现、提醒和纠正年轻干部身上的毛病,甚至以“信任年轻人”“不打击积极性”等为借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小错酿成大害。财务管理岗、社保经办岗贪腐案几乎都是如此,经手大额资金多,一旦监管缺位就“监守自盗”“小官巨贪”。某县人社局管理混乱,管理有明显漏洞缴款信息无法网上查询;送缴费人的通知单能通过系统修改,所收钱款不需马上交账;口令和缴费印章都由自己保管且无他人监管;领导从不过问,监督人员只看总表不看附表,假表也能过审。有赌博陋习的社保专干胡某,利用监管漏洞在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轻松作案300余次,贪污147.1万元,2019年12月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对于上述年轻干部来说,步入仕途就误入歧途,人生第一粒纽扣扣得乱七八糟,不仅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和能量,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青年人最需要的是,客观冷静地分析、平等理性的对话,如同树苗一样需要耐心细致的田间管理、修枝剪叶、对症下药,防止成长“黄金期”变成贪腐“危险期”。

七、什么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节选)

——主动适应新时代的从政环境

当下年轻人常说的躺平、躺赢,其实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奋斗的人生才有幸福,奋斗本身才是幸福,躺下来的人生不可能获得成功,“这一动不动,恰恰就是一个大错”(鲁迅语)。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意思是通过一个客观主义的视角,来观照万事万物的变化。把职业看作人在世间的修行,把身边的人和事看作接引你的善缘,多看多听多思考,少说少烦少跟风,识人识物识大道,这样你的每一天都会在有所受益中度过。

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这话说的就是六十岁的老人,年轻的时候早懂得一些道理,是为了让自己更早成熟。人生不同阶段,“知道”和“悟道”的层次不一样,就像蒋捷《虞美人》词中所说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经过了沉浮起落,阅尽了悲欢离合,人才有资格反思总结,庶几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但在少年和青年时期,还要懂得克制、节制,要特别警惕因为从心所欲而没有底线、没有约束的做法。

欲望这个东西,西方人视作洪水猛兽,东方人无论是儒释道哪一家,更多讲的是节制、控制而不是绝对消灭。中庸之道的要义,是保持适度的欲望平衡,恰如其分地实现自己的满足。明太祖朱元璋曾经问手下大臣,什么样的人最快活。别人给出的答案,朱元璋都摇摇头。这时万纲说了一句: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为赞许。万纲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中庸之道。

党的十八大之后,反腐败的雷霆万钧之势,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翻遍二十四史都没有的反腐态势,对于普通干部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想对于你们“90后”“00后”而言,最大的不同就是构建了一个迥异于改革开放初期和新世纪开端的从政环境。一段时间以来,制度不够健全,社会思潮的多元带来价值观混乱,权力面临着极大的腐蚀机会,被发现的概率不大,惩戒的力度也不够,导致了铤而走险的冒险心态和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有的腐败高官在被查处后还愤愤不平,“某某比我腐败多了”。如今,这种局面已彻底改观,动辄得咎成为人内心的一种自觉道德律令,对贪腐和作风问题的零容忍深入人心,腐败行为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样的从政环境,对新一代的你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会有那么多的舒适区和缓冲区。塑造新一代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现代文明人格,有可能在你们这一代实现。这种健康、高尚、独立的人格,不仅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对于每个年轻人的自我养成,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孟子说要“知人论世”“以意逆志”,随波逐流迷失本心固然可悲,昧于大势执迷不悟就更是可怜了。前不久落马的上海市某镇拆违办主任朱某,是1982年出生的年轻干部,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开发区的小干部,不会进入反腐败的视野之内,所以借着帮企业跑跑腿拿点费用天经地义,当官也不会耽误发财。这就是昧于大势而不自知。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你要学会适应严的基调和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按照理想的公职人员标准来塑造自己。理想和现实,已经前所未有的接近了。

八、“贪念一旦发作就会刹不住车”

祝某某,40岁,28岁担任某派出所所长。因贪污罪、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

我从小唱着党啊亲爱的妈妈、看着革命战争题材电影长大,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参加工作后,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终于被党组织接纳,实现了儿时梦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放弃了三观的改造,致使理想信念丧失、心理失衡,一步步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

在和社会闲散人员交往中,我忘记了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看见他们能力水平等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生活质量却比自己要好、要高,穿名牌、开豪车,于是心态发生了变化,慢慢失去平衡,也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贪图享乐,从而使自己在违纪违法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各级各部门都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制约和监督权力,然而自己错误地认为这只是走形式,对各项制度规定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让本应受到治安处罚的人因说情得不到处罚,本应受到刑事处罚的人因说情而不予立案。我愧对组织、愧对父母、愧对妻子、愧对女儿!

梁某,35岁,25岁担任县农村公路管理所办公室主任。2022年1月,因涉嫌受贿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审查起诉。

思想高度决定人的高度。我自身思想觉悟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名与利。我一直以来都是聘用人员,很想转成在编人员。但单位招考标准要求全日制本科,而我只有成人教育的本科学历。自己没能正确对待这件事,觉得没有更进一步的希望,就自甘堕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次次逾越纪律和法律的红线,亲手将自己推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随着我负责的事情越来越多,更多的人来巴结我。从几千块钱到上万元甚至后来的几十万元,我收的钱越来越多,消费观念也随之变化:低于65块钱一包的烟不抽,几千元一件的衣服说买就买。要维持高消费就要收更多钱,贪念一旦发作就会刹不住车。我早已忘了自己曾在工地上跑测绘、在办公室为写好一份总结反复修改时吃过的苦,忘了帮助群众解决生活难题的服务之心,忘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忘了父母对我的教诲和叮嘱。

如果当初我能多花一些时间学习党规党纪,也不会如此放纵自己,导致自己一步走错、步步走错。我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都是咎由自取。

邬某某,39岁,30岁担任某国企贸易公司总经理。因贪污罪、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万元。

我时常回想起小时候吃过的苦,想起读书时代的意气风发,想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拼命劲儿……那时虽然苦、虽然累,但人生充满希望。而现在,我只想好好哭一场,发泄一下,因为人生已被自己亲手葬送了。我无数次质问自己:当初为什么如此狂妄自大?为什么被虚荣、贪欲冲昏了头脑?

我当上总经理后,接触的合作伙伴很多都开豪车、戴名表、穿名牌。自己作为一个国企老总,却还在拿死工资,觉得挺没本事的,心里很不舒服。于是,我逐渐利用手中的权力改善生活,胃口也日益膨胀,10万元、20万元甚至100万元,越收越多。我自认为妻子、儿子、票子、房子、车子全都有了,没人比我更美满幸福。但我错了,我收的根本不是钱,而是让我家破人亡的炸弹。

曾经的我也满怀抱负与理想,想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因为自己理想信念的丧失、宗旨观念的淡化、自我约束的薄弱,我迷失了方向,毁掉了自己的人生和家庭。我多想告诉曾经的自己,你怎么这么糊涂啊!

九、算好人生几笔账(节选)

——关于得与失的讨论

磬然学弟:

见字如晤。你上次来信给我分享的十个“千万干不得”和算好人生“七笔账”,里面蕴含了很多人生的智慧和官场得失的痛悟,真是快哉快意。特别是“七笔账”:一算“政治账”,不要自毁前程;二算“经济账”,不要倾家荡产;三算“名誉账”,不要身败名裂;四算“家庭账”,不要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五算“亲情账”,不要众叛亲离;六算“自由账”,不要身陷囫囵;七算“健康账”,不要心力交瘁。

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很多人太在意眼前的得失,干了很多得不偿失的事情,让人嗟叹不已。曾有新闻报道,某个贪官把受贿的钱放在床底下,天天提心吊胆,一点也不敢花,结果东窗事发,痛哭流涕,说收了这些钱后“没有一个晚上能睡好觉”,成了免费的仓库保管员,被人当成笑话。

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其中写到:苏轼偶读《唐书》,看到代宗朝的宰相元载,酷好积聚,贪得无厌;至大历十二年获罪赐死时,籍没他的家财,单是所藏胡椒一项,多达八百石之巨······苏轼感慨之余,作了一首以元载与陶潜比论的长诗:

渊明求县令,本缘食不足。束带向督邮,小屈未为辱。翻然赋归去,岂不念穷独。重以五斗米,折腰营口腹。云何元相国,万钟不满欲。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以此杀其身,何啻抵鹊玉。往者不可悔,吾其反自烛。

苏轼比较陶渊明和元载,是寄托心志的一种方式,也从另一个侧面,直观感受到古人对于仕途和财富的真实态度。抛却光宗耀祖和出人头地的虚浮想法,为官从政同其他职业一样,首先是为了在社会上自立。陶渊明当年不为五斗米折腰,号称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实际上因为稼樯技艺不熟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落得举家食粥,甚至乞讨度日的地步。最后在朋友的劝说下,陶渊明重新捡起了“五斗米”,靠官俸养家糊口。无论隐居还是重新入仕,他都是一种真性情,从来没有当官发财的念头,而是公私分明,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所以在人格上都是无所亏欠的。反观元载,却把为官当成了聚敛的生意,最后输掉了一切。

世上有很多稀罕物,但生带不来、死带不走,反而可能把人推向深渊。今天不少“元载”热衷于利用名贵特产资源私相授受、谋取私利,如袁仁国、王晓光的茅台,白恩培的翡翠、普洱,苏荣的景德镇瓷器还有许多贪官的和田玉和虫草,最终都没有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可见,历史的惯性是如此顽固,人性的贪婪又何其相似,真可叹可悲也!

苏轼的这首诗还用了一个典故“以此杀其身,何啻抵鹊玉”,说的是《贞观政要》中“明珠弹雀”的故事。唐太宗常说“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反复告诫群臣“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

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古代很多士大夫,都想清楚了防微杜渐的道理。春秋时期鲁国名臣公仪休,在饮食方面最大的爱好就是吃鱼。有人投其所好给他献上了一条鱼,公仪休坚决不受并解释说:“我正是因为喜欢吃鱼,才坚决不接受这条鱼的。如果我今日收下了这条鱼而导致有朝一日丢了相位,虽然我喜欢吃鱼,却再也不能靠自己的俸禄买鱼吃了。还有我们熟知的东汉时期南阳太守羊续悬鱼的故事。古人悬鱼拒鱼、恪守官道的操守与智慧,实在值得我们深思笃行。

我们党的优秀干部,同样有拒“鱼”抑“欲”的品质。吉林省水利厅原厅长汪洋湖有“不吃鱼”的习惯,是因为水利厅下面管着大大小小几十个水库,逢年过节,这些单位可能会往家里送鱼,容易滋长不正之风。汪洋湖言:“堤溃蚁穴,这个口子不能开,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就会越收越多,时间长了,就陷进去了。”

常言道,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同理,拒“鱼”则易,拒“欲”者难。但古之贤者、当代楷模都从日常小节抓起,战胜了心中欲望,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和榜样。“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只要心中绷紧廉洁弦,每一次都能做到拒“鱼”于门外,拒“欲”也并非难事。

反过来看,很多落马贪官每每在其忏悔中,都对当初没有铁下心来拒“鱼”,而一步步堕入深不见底的“欲”壑,追悔不已:“一开始,收个几百元的红包都胆战心惊,后来几万元、几十万元,人家送我就收。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如碰倒了多米诺骨牌一发不可收拾······党员干部应当时刻保持警惕,遏制贪欲非小事,拒“欲”当从拒“鱼”始。

佛家有所谓“朝红颜、暮枯骨”的念想,在面对金钱美色诱惑的时候,不妨也“作如是观”,珠玉玛瑙皆为利刃荆棘,回到并守护赤子般的良知心性,才能“铿然舍瑟春风里”,“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在吞吐八荒胸怀日月中徜徉人生的大欢喜、大快乐。

(十)错置的青春无法重置(节选)

——抵御不属于你的情感诱惑

古人说,“天下之倾家者,莫过于博;天下之败德者,莫过于博”。赌博这个恶习也会毁掉你的一生,堪称败家之道。还记得我们大学期间一起去武当山采集民歌的时候,当地人给我们唱了《十劝郎》,第一就是“一劝我的郎呦,切莫学赌博。十分子田地九分破,临老你受奔波呦”。这都是惨痛教训换来的智慧箴言。身边这样的教训还不够吗?四川的一个会计杜某某,因为一次微信广告迷上网络赌博,先是用几千元本金赢了几万元,最后把所有的钱投进去输光,为了偿还赌债,挪用了237万元公款,这其中很多都是老百姓的社保款、救命钱,因无力偿还,绝望地自杀,最后被人救下。某乡镇的纪委书记刘某某,2018年世界杯期间迷上了网络赌球,借钱赌球输掉20多万元,最后家人含泪扺押家中房产帮他还债,他却无法自拔,戒不掉“精神鸦片”,把经手的惠农资金挪用28万元用于赌博,最后携款潜逃,被专案组缉捕归案。去年的一晚上输掉了8万元,最后差点借高利贷,后来我们几个同学赶紧替你还上了。这是很危险的信号。我知道你爱惜面子,不愿跟家人说,但如果你继续沉溺于玩乐消遣,最后发展到陷入赌博深渊,注定会毀掉你的家庭、事业和整个人生的。

不可否认,人有追求生理舒适和心理满足的需要。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之行妨。”荀子也表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人的自然天性。世界五光十色,各种诱惑无处不在。如果沉溺于没有意义的事情,战胜不了自己的某些欲望,人成不了真正的人。我盼你能够成为控制内心、“安禅制毒龙”的强者,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去追求,没有意义的癖好不要沉溺其中。珍惜已经拥有的,放弃不切实际的。

古人有功过格,行一善则记一功,做一恶则记一过。明代大臣徐溥年时有志于检点言行、完善品德,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心中生一个善念,或说一句善言,或做一件善事,便往其中一个瓶中投一粒黄豆。反之,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往另一个瓶中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通过不断反省修正,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后来防意如城,黑豆与黄豆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终成德高望重的四朝贤臣。你不妨尝试一下。如果有恶的念头,就惩罚自己做件好事。

(十一)做唯物主义者,不做物质主义者(节选)

——关于信仰与精神问题的讨论

回过头看,我当年很多的阅读体验,包括留存在脑海忆中的格言警句,都是在你的引导下修习形成的。有时候在青灯之下,重读这些文章,再想起我们这些年从相知相交到相忘于江湖,很多事情、很多友谊,都在生活的淘洗中失去了当年的模样,多少同道分道扬镳,多少故人咫尺天涯。但我还是忍不住,想用当年你推荐的几段文字与你共勉。

第一段是诸葛亮《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佳句。诸葛亮大力提倡俭朴节约,反对蜀中“时俗奢侈”“侯服玉食”的风气,提出“救奢以俭”,要求各级官员力戒奢华,廉洁奉公。他在给后主上表中申报自己的家产,俸资之外,分文不取;并表示“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在赢财”;临死之前要求丧事从简,“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我们作为唯物主义者,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更加通达和智慧,那么在境界操守上要比肩古人、超越古人。“良田千顷,日仅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七尺。”宇宙世间物换星移,荣华富贵过眼云烟,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要有“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的觉悟,淡泊名利、清净傲岸,保持气节操守,回归简单质朴的生活本质。

第二段是你最喜欢的苏轼《前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我将这段话视为千古第一的劝廉之文,虽然当初你带领我们读书小组研习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苏轼的才情与哲思。其实,每个人都有两面。苏轼对待人生的态度,表面看有些玩世不恭,他相信“天地如逆旅,我亦为宾客”“世事一场一梦,人生几度秋凉”,也曾纵情诗酒,也曾寄意山水,但他人格豁达乐观,从不为声色所惑。苏轼之所以吸引我们,还在于他所拥有的坚守,以及这份坚守背后的人生智慧。正因为看惯了清风明月,发现宇宙万物无始无终、不消不长的道理,就能超越占有甚至独占的欲念,无论从变化的角度,还是从不变的角度,“物”与“我”都是无穷无尽的,那么人生又有什么可以羡慕和烦恼的呢?该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该是自己的,一丝一毫都不能强取,那样做在人格上不齿于世,在人生上也不明于理。造物无穷无尽的财富,是人生观物取象,与日川星辰山川河岳同频共振的这段旅程,有幸生而为人,不抓住时机徜徉其中,与天地同呼吸共命运,而锱铢必较于金玉珠宝,岂不是浪费光阴吗?这正应了中国古人无欲则刚、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境界追求

第三段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的故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央要求陈独秀辞去政府的厅长职务到上海专任党的委员长。陈独秀任厅长的月薪是300块银圆,到上海后党每月给他30块银圆的生活费,是原来的十分之一。在党的经费接续不上时,还要尽量从中多挤出些钱用于出版党的刊物。于是,我们党的首任总书记,在上海生活最困窘时,夏天只着一件长衫,喝两顿稀粥。但对真理的追求,让他完全忘记了物质的困顿,甚至变得迂阔起来。陈独秀有一堂叔,因膝下无子,希望百年后由他来继承自己的万贯家财。家中仆人赶来报告这个喜从天降的消息,谁知陈独秀把仆人赶走,厉声到“我是搞共产主义,将来是要废除私有制的”。毛泽东同志也有过类似的“痴举”,他年轻时替父亲管理账目、收取佃户租子,遇到哪家交不起,大笔一挥就销账,惹得父亲大怒。后来,毛泽东接受了进步学说,在父母亲过世后,他做了一件惊人的举动,以长子身份将家中所有债务清完,欠人债立马归还,人欠债一笔勾销,家中田地分给佃农。“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此时的毛泽东已经把心思全部用到洞悉天下大势上来,视眼前的几亩田地如无物,倾力结交进步青年,投入时代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

回到当年我们讨论过的物质和物质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的物质决定意识,并不是要主张庸俗的物质主义。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很重要的一面,就是要能超越对眼前狭隘利益的追求,而致力于才能的完善、自由的创造。如果说物质主义有什么好的一面,就是教育我们用超然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这些不过是分子扩散或原子运动的过眼云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要用达观的眼光看待他们,做到不为五色所迷,不为五声所乱。就像爱因斯坦所说:“个人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是时间和空间都有限的一部分。他把自己的思想和感觉,当成与宇宙其他部分无关的独立经验——这是对自己的心识的一种光学错觉。这种错觉是一种监狱,把我们限制在个人的欲望和身边几个人的感情上。我们的工作就是扩大我们的慈悲心,去涵盖一切生物和整体自然的美,把自己从这个监狱释放出来。”

东海西海、心同理同,中华民族老祖宗的东西,同马克思这个祖宗的东西,东西方贤哲思考的东西,在很多问题上异曲同工、殊途同归。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最大的进步意义是让我们把对思想、知识和情感、信念的起源,追溯到了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劳动,社会生产决定了社会意识。一旦通晓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像机械唯物论那样“躺平”,放任自己的主观世界被物质世界所左右,而应该挣脱物质世界的束缚,去认清享乐奢靡、贪婪欲望的局限。中国古代的哲人也是如此,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主张物化,那些站在上帝视角汪洋恣肆的寓言和想象,其实都蕴含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道理。既然天地万物和我本为一体,真正的物化就不是攫取物质财富,是“物物”而不是“物于物”,抱着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心境,去追寻小我融于天地万物的大道。苏东坡称赞:“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回到自在自为、心无旁骛的境界,这是真正的物化。相反,沉醉于物质享受的“物化”,其实是放纵动物本能的一面,会成为自己欲望的奴隶。真正的唯物主义者,一定是超越物质,“物物”而不“物于物”的。

(十二)落人东西就是贼(节选)

——对“第一次失守”的当头棒喝

涓流莫轻。腐败就是腐败,这不是量的问题,而是性质问题。我想起几则类似的故事:羊祜的祖父羊续为官清廉,从不收受贿赂,羊祜继承了好家风“立身清俭,被服率素,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有人劝他购置产业,好辞官后有所归宿,羊祜不为所动,事后告诉子女,作为人臣就要一心为公,借公事之机置办私产,是很糊涂的做法。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年轻时在浔阳当县吏,有一次将公家分的鱼托人带给母亲孝敬,陶母纹丝不动封好退回,写信责备他“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为不能益吾,以增吾忧矣”。用公家的东西赠给父母,不仅没有好处,还平添很多忧虑。还有北周时期的郑善果母亲,教导做官的儿子要安于贫乏和简朴,不要在意资财和用度。朱熹在其家训中以“临财欲其勿苟,见利欲其勿争”来训诫子弟、垂饬后代。明代公安“三袁”兄弟高中进士后,为防止儿子官位显达后失去底线,母亲让他们脚穿草鞋回家报喜,以此告诫其做人要堂堂正正,为官要清正廉明。严复在《与甥女何纫兰书》中也再三提到:“勿从目前之欲,而贻来日之病”,告诫甥女财欲面前要保持洁身自好的作风,不要因眼前的一念贪欲,而导致将来的无妄祸灾。中国以孝治天下,孝廉文化经久流传,孝与廉须臾不可分离,不孝者不廉,不廉者也不孝,道义被看作是人生的至高准绳,任何时候都不能离道弃义。这背后都是父母辈的良苦用心。

你担心的随大流、不想太另类,我并不认同。虽说一个单位的风气,不是你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但你可以选择正确的,不被错误的污染带动,不让他人的错误成为自己放纵的借口。我们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原副所长黄其,原是一名优秀的技木型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引进到县质检所。这位斯斯文文、任劳任怨的年轻人,却被那个所长吴某某带坏了,从教他虚报冒领餐费,到虚增出差人员或虚造出差次数,到虚开发票套取单位财务货款,致使他养成了占公家便宜心安理得的惯性,最后他利令智昏,竞然帮助投标公司虚增设备仪器报价,套取差额公款。老实人为什么会出事?还不是因为涉世不深,被坏人教坏了。但涉世不深,我们可以选择谨慎;身边有坏人,我们可以选择保持距离;面对陈规陋习,我们可以选择婉拒。清代官员叶存仁从政30余年,甘于淡泊,从不苟取,离任之际,僚属临别馈赠礼品,为避人耳目特地夜里送来。叶存仁将馈赠礼品原封退回,并赋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北魏时期南清河骏太守苏琼刚到任,郡民赵颖送上两个新瓜。苏琼实在无法推辞,只好收下。赵颖走后,苏琼将瓜悬于议事厅门梁以示廉政。家人劝道:“这是何必,以后不再这般便是。”苏琼笑日:“安有初乐为而复禁者?”要防止“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坚持“利至而必知,害至而必察”,才能不被利益捆绑,不受他人牵绊。权衡在己,善恶存乎一心,关键在于能够克制自己。

关于你收的礼品,应毫不含糊,能退则退,万一实在不能退,就要补上相当价值甚至更贵重的东西,并且把话跟对方说清楚。天下没有解不开的疙瘩,人与人之间除了纠缠不清的关系,也会有基于现代文明人格、像水一样清清爽爽的人际关系。道义之交更长久、更有价值。千万不要在半推半就中麻痹了自己、放松了警惕。希望你带着满满的荣誉平安走过仕途,而不希望你靠着别人赠予的东西取悦家人,最后戴着镣铐在我们面前痛哭流涕。

(十三)关注在职场中的当下成长(节选)

——守住属于你的精神家园

不要太过功利。要追求最大公约数,而不是特立独行。这个世界上有才华的人比比皆是,有好多好多年轻人,他们的激情与火花,要比你绚丽多彩得多,要学会欣赏自己的不足和缺憾,不要因此平添烦恼。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欣赏过程本身,不要太痴迷于结果,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身边太多的帽大身小者,外表光鲜前呼后拥其实却只是躯壳者,莫要羡慕外表而忽视了本心。

不要闻过而怒。发自内心的闻过则喜,是最为深厚的人生修养,其实不是修养那么简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通达的智慧。“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月有盈亏,尺有短长,小小的脑袋能装下多少知识的财富,封闭的心灵很难通达宇宙之无穷,指出你错误或缺点的人也不都是出于好心,但何妨把这些看作身外之眼,替你发现身上的瑕疵,不花钱的顾问到哪里去找?发自内心地感激那些指出自己不足的人,无论我能否改正,但至少要谢谢提醒。

不要拒绝沉默。沉默有很多种,有无知的沉默,有洞察的沉默,也有怀疑的沉默。有的时候,沉默比发声要好,这不仅仅是沉默是金、言多必失那么简单的人生哲理。从时间分配角度,你无法同时使用耳朵和嘴巴,你在倾听和欣赏别人的时候,嘴巴是保持沉默的,沉默是给你一点时间,去真诚地观察世界,观察身边熟悉或陌生的人,观察天地奇观和自然风光、人文胜迹,继而学会感恩,始终保持一份孩童般的好奇。

不要放弃思考。无论身在何处,所为何事,都离不开真诚的思索。恺撒说: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其实在看见和征服之间,还必须要有思考这一中介,如果有了思考,征服与否倒是无关痛痒的俗物了。我思故我在,思考是人的特质所在。不思考的脑袋,迟早会麻木和生锈。思考本身可能是无意义的,因为思考就是意义本身。有的时候,思考需要书籍作为媒介,所以我们要博观约取,博闻强识;有时候,思考需要脚步作为牵引,所以需要上下求索,躬行实践;有时候,思考需要对话作为灵感,所以要淡茶一杯,雅俗闲集;有时候,思考需要沉默作为酝酿,于是我们身居斗室,仰观俯察四时运转、万物品类。

不要囿于忧惧。叶燮说,才、胆、识、力,通达人生之后,也要有胆和力。自古胆识并称,有胆无识是莽夫,有识无胆是懦夫。你对此了如指掌,但无能为力,甚至作茧自缚,甚至比那些无知无惧无忧者更加可悲。想明白了就去做,不乐意就不做,要学会弱者的反抗,却不要为反抗而反抗。率性而为,率性而止,活一个潇洒快意。要像一轮圆月“恪驻灵枢,磨砺角棱”,在适应环境与保持自我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无论碰撞、磨擦、销蚀,都守住我之为我的本质,不改变当初的模样。

不要忘记宽容。宽容是最可贵却最易被忽视的品质,宽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也不是胆怯或懦弱的标志。宽容是一种感恩,感谢我置身于这个世界,身边的一切让我明了人生的道理。特别是那些同你朝夕相处的人——父母、伴侣、孩子,不要因为界限的趋近而放纵自己的脾气,用占有的愿望蒙蔽了缘分的纽带,共同的生活经历和回忆,不应该成为生活现实的束缚,永远对身边的人保持朴素的惊喜,至少要友善和宽容。宽容身边的人,要比宽容陌生人难得多。共同的城堡,营造在感情的沙滩之上,如果肆无忌惮地去糟蹋,城堡就会被风浪卷走无存。很多人都是在失去以后,才后悔错过的亲情、爱情和友情。基于利益、礼义和恐惧的宽容,不是真正的宽容,而是精密计算的功利之心,我们有太多功利之心,以至于忘记了宽容的原初含义。

不要顾影自怜。沉溺于过去的人总也无法成长,其人生价值就永远停留在那个原点。顾影自怜,感怀身世,这是才子佳人小说中常见的人设,却会阻碍你内生的刚健质朴之气。担当精神,实践勇气,坚守韧性,这是人生的几大素质,不是说有了这些素质就一定会取得什么成果,但至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者不惑,会让我们总是走上坡路。若只一味汲汲顾影,那么就如同古希腊神话中的琴师俄狄浦斯一样,回望是悲剧和停滞的开始。

矫情者多自私,胆怯者多暴戾,愤怒者多恐惧,热衷者多空虚。我们处在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空间,读懂了身边人便是读懂了世界,所谓一叶知秋。既要呵护自己的本心,又不要让本心成为海外孤岛,要用心和事相连,一切的知识都要指向具体的事业,一切的事业都要有明晰的知觉,这样才不会尸位素餐,避免哀怨劳苦一生。如果无法排遣,就把根植于良知心性的文字写下,譬如种了一株树苗,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缝隙里潜滋暗长,直到多年以后偶然想起,看看是否依然保持当初的模样。

楼宇烈先生说不苟安、不刻意、不执著,还有学者说不贰过、不推诿、不计较,他们都是近世通儒,也是从人世间走过来的智者。虽然学界和政界规则不同,但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愿我们能够保持那份初心,在经历所谓宦海——当然有些夸张——之后,依然还是少年!

(十四)随时准备为清廉经受考验(节选)

——廉洁是坚守更是担当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 “掂量再三”,说明人非圣贤,并非无情,而始终是在人间烟火中坚守着内心的信念。现实世界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面对激烈的矛盾冲突,必须作出二选一的抉择怎么办?朋友反目成仇,妻离子散,上司翻脸,全家的人身安全……在诱感与危险之间,还能保持英雄本色,能做到的很难很难。唐代魏征等编的《群书治要》在《昌言•性行》一节中写道,“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孜孜为此,以没其身”。被誉为“陈青天”的北宋名臣陈希亮在处理皇亲贵胄沈元吉横行汴京、骄纵不法的案件时,不畏权贵,守正执法,因此被治罪丢官。之后朝廷又重新起用陈希亮,复职后他依旧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有志者不会因为处境的变化而放弃自己的追求。这是一种气节、一种品性,也是一种忠诚。

人是很复杂的动物,是善与恶、神与魔的掺杂。有的时候天使和魔鬼也不过是一念之间。坏人从来不会把“坏”字写在脸上,恶意也往往在“善”的包装下突如其来。对于腐败问题,一些人依然停留在“笑贫不笑贪”“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亚文化阶段,对自己不公时嫉恶如仇,涉身其中却甘之如饴,甚至不惜代价、不顾后果去遮掩保护。资本和金钱面前,多少善良的人裹挟其中,多少友情分道扬镳,多少一念之差成了挥之不去的梦魇,多少坚守的良知被虚掷践踏,这些就是现实。林逋在《省心录》中说“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知道这些现实并不是为了同现实妥协,而是要提醒自己做好心理准备。

你还记得震惊一时的孙小果黑恶案件吗?这个魔鬼一样的家伙在母亲和继父一路“活动”之下,涉事官员大开绿灯,多次被违规减刑。不过时任云南第一监狱纪委书记何绍平在多次会议上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孙小果的减刑不符合规定。监狱管理局政委罗正云为此专门打来电话,何绍平仍不同意:“我不图什么,我必须要依法,领导你认为我不行,你给我换了就算了,没事。纪委书记有这个职责对这个事情进行监督,后来,因为违规减刑遇到了阻力,孙小果从第一监狱转到第二监狱。这位书记也确实耽误了提拔,但初心所在,夫复何怨。光明从来都是在同黑暗搏斗中显现。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反腐败真正的伟力所在。“为政者,廉以洁已,慈以爱民。”然而我在基层调研时,曾经听某地方领导讲过一个真实的感受,就是好人也在“围猎”好人。很多普通人平时看着也属于善良之辈,但在我们这个重视人情的社会文化中,在利益攸关时甚至为了蝇头小利,都想以小博大,怂恿或诱惑你干一些出格的事情,希望得到 “权力的庇护”,甚至为此反目成仇。湖南高级法院副庭长周春梅,因为拒绝同学、同乡向慧在案子上打招呼的请求,竟然被当街杀害。这个向慧因为不满工作调动,用擀面杖殴打公司领导致其受伤,被解除劳动关系后又两次起诉公司,都以败诉告终,最后案子到了高院,抓住了老同学最后一根稻草拼命央求。但这个是非曲直一目了然的案子,周法官怎么能判决胜诉,于是再次败诉的向慧迁怒于她,先是电话骚扰辱骂,接着更干出了令人发指的事情。这个具有硕士学位的女子,竟然乔装成农村妇女,到周春梅的小区应聘保洁员,用五天时间摸清对方生活规律,然后在地下车库杀害周春梅。你既然是好人,就应该帮我,你帮了我,说明我是对的,我既然是对的而你不帮我,说明你不是好人……鲁迅先生当年《论辩的魂灵)中的逻辑,一直像幽灵一样游荡在我们的社会文化心理中,并不断地制造着大大小小的人间悲剧。而腐败确实是一种极其复杂和牵涉面很广的社会现象。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跟你聊这些略显沉重话题,并不是让你退而却步,只是提醒你多一些警觉。“围猎〞 者不会声称“围猎”,威胁也不一定以威胁的面目出现,很多东西的真相,往往是在时过境迁之后才浮出水面,而很多时候的坚守,也只有在面对矛盾甚至生死抉择的时候才彰显价值。你们审查调查室联系的虽是四线城市的国企,资产总量并不大,但不能因此小觑其中案情的复杂程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腐败和反腐败的较量,并不会选择地域和领域,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若隐若现的利益链,在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流淌的暗河,都昭示着这项事业的任重道远。我的建议是,直面而不回避,回旋而不妥协,在坚守原则的前提下保存自己,要准备付出代价。只要你能够豁得出去一些世俗的计较算计,展现在你面前的困难就会相形见绌,终将像潮汐一样退却。

(十五)如何看待人性善恶与贪廉问题(节选)

——关于亲友间赠与的讨论

互惠利他是人的天性,这个天性与善恶的价值评判无关,这一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下,性质也自会不同,后果也自会不同。出于亲情、友情、爱情的赠予是正当的,出于怜悯、同情与正义的赠予是高贵的,相反,出于恐惧、谄媚、交换的赠予是卑微的,这同赠予的物品价值无关,只要你接受了它,在人格上就会自降身价,落到一个自我鄙视的境地。现实中,不少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给贪腐行为“定规矩”,有的规定每次收钱不超过一定数额;有的“关系不好的不收、信不过的不收”,以此自我安慰、自我麻痹;有的在职时只办事不收钱,退休离职后再收取好处,企图实现“权力期权化”……这种所谓“有选择”,其实是整个防线的松动,整条底线的后退。你今天接受了远房舅舅的赠予,可以说是灰色地带的行为,因为无从判断,所以无从发觉和认定,哪怕之后被别的事情捅出来,也只会按照纪律规定批评处理,不算什么大的损失。但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人意动神摇的一瞬间,最能考验人性的光辉与暗淡。当你反复掂量后认为无害、安全,然后心安理得收下,这本身就是一种堕落。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社会不是仅仅靠法律治理的,德主刑辅,法治与教化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内心要信奉天下为公的法则,行为要遵循社会的伦理规范,才能不辞辛苦、兼济天下。否则,只是出于趋利避害的本性,加上一些经济上的算计,这样的“廉洁”不过是浮于表面的“演戏”而己。我比较欣赏英国学者齐格蒙特•鲍曼的观点,法律之上,更重要的是道德。我也相信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所说,精神科学的基本功能是人的教化,提升人的人文性,将人塑造成为全面发展的主体,而不是机械主义的工具。教化的本质就是道德的日常化和生活化,建构一种有机嵌入生活方方面面的安静文化,不是歇斯底里的亢奋,也不是泯灭人性的献身,而是虔诚与敬意、温情与淡泊。孔子说“南方之强”胜过“北方之强”,宽柔以教,给人一种内在的坚韧。道生德蓄,悟道之后体现为日常行为就是德,“道”与“德”的分裂就是假道德。

接受不属于自己、不靠自己勤奋劳动获得的东西,在道德上是立不住的,在境界上也是很低的。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个人既然有幸生于世间,就要在谋求温饱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天分与才能,作出一些能留在世上的东西,特别是在成年并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更多要注重的维度不是索取,而是输出,也就是能贡献和奉献什么,这才是为善去恶,才是真正彰显人性光辉的选择。当然我不是让你不食人间烟火,但在保证温饱小康的前提下,还是尽量靠自己的努力,赚取合法的报酬,才是正道。清廉背后是道义,失节害道。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种孔颜乐处,就是身居恶义恶食不改其道的士大夫精神。朱熹也说“君子安贫知命,财富应取之于正道,非道则一介弗取”,这种“非道弗取,重义轻利”的精神,是从政从业者的基本准则。这不是泛泛意义上的存天理、灭人欲,而恰恰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尊重和爱惜。不劳而获、非分之得,都是如镜花水月一般虚妄,作为新时代的公职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其背后的深意。

物各有主,人各有志,只有各有各宝,方能各自安好。

(十六)廉洁是中华民族深沉执着的文化基因(节选)

——驳“腐败基因论”

《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通过伦理教育培养官吏的廉政行为,是我国历史上廉政培养的一条重要路径。古人相信“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故而主张“德法相依,德主刑辅”,总结了很多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有益做法。

一是教育与科举。古代学校教育为士子日后做官提前进行官德教育。自汉代以来就实行“举孝廉”的选拔机制,从官员的选拔、考核、培训、管理上,保证德才兼备的士大夫充实到官僚体制中。隋唐以后科举制取代察举制,进一步巩固这一成果。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科举考试的内容,并据此引领读书人学习的方向,经常用策试、考试的方法灌输廉政观念,如康熙多次以吏治考问贡士等。学校培养士子成为孝子,就是培养君王的忠臣。事实上,通过科举选拔的官吏,包括忠于朝廷、孝悌持家、清廉自守在内的整体素质,较之靠门第、荫袭或捐纳出仕者要强很多。

二是官箴引导。刚入官场的新人,缺乏对官场的了解和认识,缺乏处理各种问题的手段和本领,必然需要学习为官之道,也就是当官应该具备的道德和遵守的规矩。编纂官箴书的目的,就是为官员提供修己的规矩和立行的准则,使其尽职尽责,为民谋利,做符合封建阶级统治需要的合格官员。如秦朝官箴《为吏之道》开篇即云,“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汉代司马迁提出“守法、清廉、行教”三条官箴。宋代吕本中《官箴》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做、曰勤。”流行在明代的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公生明、廉生威”等,都从各个角度影响官吏的日常行为。

三是奖惩制度。汉代考核官员的德行如何、勤劳与否,若忠顺朝廷、勤于职守,就评为“最”,反之评为“殿”。考核结果决定官员的升降和奖惩。唐代考核流内官员的官德,统一为“四善”标准:“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对流外官员,不分职别,也有四项考核标准,即“清谨勤公为上,执事无私为中,不勤其职为下,贪浊有状为下下”。明代考核官员的德行和政绩,分为两种方式而更具操作性——考课是对任职正常的官吏进行考核,考察是对任职不太正常的官吏进行考核。在官德方面,历代考核制度特別加重惩处贪污、不勤、不谨。从司马迁编撰《史记》设置《循吏列传》开始,贯穿二千多年的二十四史,记载了很多清正廉洁、受到百姓爱戴的好官,有的在民间戏剧中成为永久的符号,封建王朝也不断表彰“循吏”“良吏”,树立陟罚臧否的导向。

四是公文教育。秦代地方官吏所发公文中,有所谓“为吏之道”,对官吏从政提出了清廉、善行、恭敬多让,安静慎罚等要求,做到这些“必有大赏”。汉代的诏书是教育官吏为政以德,廉洁从政。汉代诏书下至乡里,民众也都要来听或看。五是家风熏染。中国自古家国同构,十分重视将家庭伦理与政治伦理有机结合起来。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吕氏春秋》说:“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为了保持自家的权势地位,维护本家族的荣耀,历代官僚世家都希望通过家庭教育使子弟顺利入仕 并不断升迁做高官。而出于防范官场风险,避免入仕子弟因官德不好而遭贬职或判刑,给家族带来灾难,他们都十分重视为官之德的教育。许多士大夫著作 “家训”“家诫”“家规”“治家格言”,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等,以强化家教。唐代颜真卿告诫子女:“政可守,不可不守。”《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遗训: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吾孙也。

总的来说,在我国几千年的政治传统中,清廉自守,一直是谋事创业报国安民的前提条件。“内圣外王”是儒家所一贯提倡的理想目标。从《大学》的儒家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看,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人生历程,是由自己的内心修养一步步外推到“天下”的过程,为中国广大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奉行不悖。宋代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中国儒家的一个基本抱负。人和所有的万物相区别的地方,就是有道德、有伦理、有思维、有认识。对人类有所贡献要从修身开始,正心诚意、格物致知,通过修德性、行德政、施德教,来达到教化社会、治国安民的目的。这一点,我们要保持充盈的自信,告别那些审父的心态,认为月亮都是外国的圆。有贪肃贪,有腐反腐,当代的问题当代解决,也没有必要在文化问题上分出个三六九等,扣上一些子虚乌有的大帽子。

(十七)为官发财应该两道(节选)

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追求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因为相信我们的事业是“两个大多数”——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和依靠大多数人的力量,因为相信科学真理是指引解放全人类的火炬,共产党人把世界观方法论转化为人生观价值观,告别庸俗劳动和雇佣劳动的思维,抛弃锦衣玉食的执著,也放下封妻荫子、光耀门楣的执著。马克思在他一生最贫困潦倒的时期写作《资本论》,他在1852年2月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写道:“一个星期以来,我已达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账,我不能再吃肉。”即使这样,马克思也没有屈服,没有停止工作。中国共产党早期有这样一个规矩,党员从事的职业必须服从革命需要,还要公开职业收入,未经允许不得担任公职。对此,一代代共产党人有自己通透的理解。王若飞说:我们共产党人,不是为了几户、几十户穷人,而是要把整个社会连根拔掉,要解放全世界的穷苦人!不是为了眼前一顿饭两顿饭着想,而是为子孙万代的幸福着想。刘志丹说:什么官不官的,都是淡事。人生在世,要为百姓办些好事,才不愧是个“人”。张学云在1948年7月31日给妻子的信中说:我觉得“理想”是人生最有价值、最富于吸引力的东西,“理想”是我们生活的原动力。什么东西能使我们做苦斗的挣扎?什么东西能使我们极富于韧性的拼命?什么东西能使我们快活地毫不灰心地生活在不能算是人的生活的深渊中?我说这就是“理想”!

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多次深入阐释“为官”“发财”应该两道的道理,语重心长,发人深省。从组织角度,廉洁是最起码的纪律要求;从个人层面,廉洁是人生的底线伦理。一个人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廉洁既要依靠制度又不能依赖制度,制度总在不断完善,但制度不是万能的,并不能取代个人的修养。崇清尚洁、化繁为简,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是东方哲学的精华,体现人生大智慧。“清则心境高雅,清则正气充盈,清则百毒不侵,清则万众归心”,干部清正,政府才能清廉,政治才能清明。对于我们而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应以清廉之我建设清廉之国家,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生。

(十八)廉洁问题上要树立文化自信(节选)

——摆脱看待中国反腐的有色眼镜

这十年,中国的反腐败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除了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这个伟大成就以外,最值得骄傲的是赢得了自信和主动,而且咬定青山不放松,按照既定的方向接续奋斗,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类似于“不反腐败亡国,反腐败亡党”这样的伪命题已经被现实戳破了,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根本性决定性成就,产生的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再一次证明了党的领导和中国道路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也证明了管党治党和管权治吏是相辅相成的。9600多万名党员的主流是好的,不然我们无法取得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也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在反腐败问题上毫无保留的支持;我们队伍中的一小撮腐败分子是存在的,一些意志薄弱者腐化堕落的现象也还有发生,但只要真反腐败,就既不会亡党,也不会亡国。反腐败不会动摇以党的领导为根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反而会补齐短板、消弭风险,让这个制度越来越彰显出优势、释放出效能。

我们今天的体制机制选择,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土壤,是任何势力无法动摇的历史选择和现实选择。从180年前,总统制和议会制、改良和资产阶级革命等各种方案都在中国大地上试过了一遍,但纷纷失败了,从“西化”到“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以包容开放的胸襟接纳一切外来事物为我所用,中国化的进程贯穿了5000年文明史并且一直在延续。我们的制度设计吸收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明成果和制度成就,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这是中国人对待制度始终如一的态度。让时间来说明,让实践来检验,是中国人对待真理的原则,也是我们日用而不绝的价值观。我们欢迎一切尖锐的批评,但不喜欢颐指气使的教师爷。

反腐败是国际国内两个战场。从2015年开始,“天网行动”风靡全球,红色通缉令成为热词,也让全世界看清了一个问题。发展中国家的腐败并不全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问题,相当一部分西方国家和地区,热衷于扮演避罪天堂的角色,也给了这些腐败分子以勇气,让他们更加嚣张。中国旗帜鲜明阐明了追逃追赃国际合作的主张,就是要释放出一个信号,海外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想要通过逃出国门而逃避法律制裁都是妄想。同在一个地球,面对同一个腐败问题,各国之间要加强合作而不是对抗,这才是真正的道义制高点。

欧阳修《醉翁亭记》里有句名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反腐败问题最忌讳的地是“顾左右而言他”。有些人,喜欢在认识框架和理论预设上,把遥远的东方当成充满异域风情的图景:野蛮、专制、混乱而腐败,企图以此来反证西方的制度优越、生活美好,这种19 世纪的殖民主义思维,延续到今天,就是用西方的尺子丈量别人的一切。对待中国的腐败问题的态度就是一个鲜明例子。说你腐败严重是他们,接纳腐败分子也是他们;说你反腐不力是他们,说你反腐不得人心也是他们,他们的逻辑很简单,只要中国政治体制不改,就难以反腐,没有资格反腐,就像赵老太爷不许阿Q革命一样。这些西方的教师爷也认为中国没有资格反腐,更没有资格在他们面前平起平坐地反腐;中国就应该固化为西方人喜欢的形象。2021年以来美国拜登政府出台所谓反腐败备忘录,拿着腐败当借口搞长臂管辖,动辄非议甚至妄图改变对方的体制,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居心叵测,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痴心妄想。“想吹灭别人的灯,却烧掉了自己的胡子。”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包括反腐败政策和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决定的,也应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价效果。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人民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有说服力。2022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97.4%的群众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卓有成效,比2012 年提高22.4%。全球最大公关咨询公司艾德曼发布《2022年度艾德曼信任晴雨表》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高达91%,蝉联全球第一,而美国民众对本国政府的信任度仅为39%。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安全、幸福的国家,我们的反腐败斗争是放诸四海而毫无愧色的神圣事业。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华民族正在昂首阔步驶过一段光荣而崎岖的旅程,就像穿行在山峡的船一样,越是激流险滩,越是拥有无限况味的风景。

(十九)多去惊涛骇浪里经历风雨世面(节选)

——如何对待组织安排给自己的岗位

从个人、组织和群众的关系来看,个人设计前途是没前途的,个人讨价还价是没有收获的。我们这个党同其他政治组织的区别,有两点十分关键:

第一点,一个是我们是代表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是我们的基本立场,就像邓小平同志说的一句话“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这个政党都是使命引领型的,而不是利益分配型的,党员来到党的队伍里,就是要做为人民服务的工具。罗县正处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时期,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干部。在这个节点上,组织上能选中你这个年轻干部去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这是莫大的信任和重托。这时候考虑个人的不便、不值、不爽,是不合适的,有些个人主义了。

第二点,是我们党是强固精密的一级组织,是按照物质统一性原理锻造起来的一块整钢,“四个服从”是写入了党章的,我们在入党之前都认真学习过党章,在党旗下宣过誓。个人只有服从的义务,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革命战争年代,谁上前线做敢死队、谁殿后拖住敌人掩护大部队撤离,战士们只能服从上级命令。组织也不是什么大车店、俱乐部,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服从就服从,不想服从就放纵。组织上定下来的事情,个人不要去想着讨价还价。况且这次去基层乡镇的一共9名干部,别人能克服的困难,你有什么理由去搞特殊?

……

年轻人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充满了对事业人生的追求向往,这是阳光正面的心态。但要注意不要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不要让结果绑架了初衷,不要让形式奴役了内容。北京市某区人事考试中心的肖某,觉得自己负责的考务管理和资格审查工作枯燥乏味,没有相应的回报,在基层事业单位也没有什么晋升空间,于是不甘心做本职工作,在与培训机构打交道过程中,发现了违规放行不符合报考条件考生这个“捷径”,收取几十万元的好处费,却严重扰乱了考试秩序,破坏了社会公平。还有前两年因为拒绝组织 “提拔”到艰苦岗位的两名年轻女干部,舆论闹得沸沸扬场,最后于公于私都是损害。踏踏实实干一番事业,与在干事创业中规划职业理想,不是一对矛盾,而是相互成就的。正如荀子所说,“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我们要“役物而不役于物”。

还有一个正面例子,讲的是吃苦耐劳、艰难驰驱的青年干部李夏。很多人都惊讶外地人李夏竟然能听得懂“十里不同音”的绩溪话。李夏从刚去的时候,就开始学了。他先找口音不重的年轻人请教,再与中年人聊天,几个月下来,连老人说的绩溪话都能听懂了。李夏曾对同事说:“不学绩溪话,我怎么能听懂他们的心里话呢!”2015年,李夏参与长安镇危房改造验收,别的干部拿着一把皮尺在室內测量,他每到一户便搬来一把梯子爬上房顶,有人笑他比验收自家新房看得都细,他认真地说:“咱们量的可都是老百姓实打实的利益。”“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谈忘。”这是李夏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

天地如逆旅,我亦为宾客。生命是一场无尽的修行。人们常用“墩墩苗”来比喻年轻干部的成长,正是通过促进根系发育,让年轻干部耐得住旱涝、经得住风雨。面对组织分配的工作,要抓住一切机会锤炼党性、增长才干,多一些苏轼那样“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与乐观,多一些李夏那样的初心和奋斗,不要有刘立功那样“我是何等人物”的狂妄与狭隘。我相信,在广阔的基层天地里,你也能够翱翔出属于自己的天空,成就一番真正事业。

(二十)为官避事平生耻(节选)

——劝君莫做太平官

新官上任不出新思路、新办法,往往被看作无创新、没本事。在个人政绩和地方可持续发展之间出现矛盾的情况下,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官员容易作出倾向于个人政绩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摸索了一些适合地方发展的思路和规划,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法定地位,导致旧事做不好难,做好也难,作出成绩是前任的,出了问题是自己的,新官避之唯恐不及。另外,监督缺位导致权力膨胀。新上任的官员特别是“一把手”权力过大,对人、财、物具有支配权,在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情况下,一些官员被权力冲昏头脑,盲目追求立竿见影,甚至不惜竭泽而渔、劳民伤财。

不过,草创之功筚路蓝缕,继承之功同样彪炳史册。汉代曹参继任萧何为相,“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前任定下规矩一律不变;“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杜绝希望“建功立业”的人,以守职勿失换来天下大治。我们党历史上同样不乏类似例子。山西右玉县地处沙漠,风沙成患,山川贫瘠。从解放之初第一任县委书记开始,70 多年来,18任县委书记围绕一张蓝图、一个目标,率领全县干部群众治沙造林,终于用心血和汗水绿化了沙丘和荒山。谷文昌在福建省东山县任职期间,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塞罕坝三代林场人五十多年坚持植树造林,用汗水浇灌出绿波涌动的百万亩人工林海……他们以 “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甘当默默奉献的“种树者”,甘做前进路上的“铺路人”。

今天的新官会成为明天的旧官,此地的旧官也会成为彼地的新官。好的思路和做法不会因领导者的改变而改变,不会因领导者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新官既要理新事也要理旧事。前任留下的规划决策,只要对人民有好处,不管制定者在不在任上,都应不折不扣地执行;相反,只要违法违规、不切实际、不利民生,不管出自哪任官员,都要否定和取消。

……

几千年来,中国人推崇君子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决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无动于衷、得过且过,这已经成为经久不息的政治作统。《韩非子﹒内储说》中讲过南郭先生 “滥竽充数”的寓言;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里,讲到了夏天混日子得过且过、冬天自食其果、自取灭亡的寒号鸟,讽刺了不思进取、慵懒无为的士人;《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观音禅院调侃自己“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讽刺了一些得过且过的修行态度。在我国古代,这样的故事和寓言不胜枚举,都从侧面抨击了一些太平官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的行事作风。在新时代的从政环境中,太平官、“官油子”越来越没有市场了,很多涛声依旧的官员纷纷落寞退场,君不见写《平安经》的那位公安局局长,最后的下场也毫不平安,留下了无尽的讽刺。所以古人说“当行于所当行,当止于不得不止”,要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这包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

(二十一)我们的成就源于体制的优势(节选)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

我们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特别是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成立,打破了现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三权分立”的框架,把监督权放在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行的突出地位,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党内监督机关和国家监察机关合署办公,创造性地把对执政党的监督和对国家机器的监督结合起来,解决了西方制度框架下政党监督游离于政权之外,雾里看花、议而不决的问题。

我们兼顾效率和公平,一体解决乱作为和不作为问题。西方国家往往更强调制衡和约束,防止权力滥用,为了追求绝对的公平不惜损害效率,一定程度存在监督的误用和滥用问题。我们对权力的认识更为理性客观,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功德无量,用不好则会贻害无穷。监督具有规范权力和保障权力的双重目的,既要对准滥用权力的行为,保证公权力正确行使,又要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更好促进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既要清除党和国家机关中的害群之马,又要保护和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我们扎牢扎密制度笼子,限定权力边界,绝不是为了把权力关死,而是赋予其合理空间,让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体现了对于监督更本质更先进的理解。

我们发挥党内监督的政治优势,加强专责机关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党内监督是我们党的显著优势,以纪律约束权力是对政治文明的一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明确了纪委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大大加强,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监督身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新需求,发挥好信访举报平合的监督发现和民意纾解功能,引导人民群众行使宪法赋予的民主监督权,加强信息公开和政策解读,主动发声,正面回应,提高监督的社会公信力。

……

当然,经济社会发展是影响腐败问题的主要因素,但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发展经济也不是解决腐败的決定因素。腐败成因很复杂,是综合性的,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要辩证看待,不能简单比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是根据现阶段特点做好顶层设计,精准有力治理腐败。比如,结合社会转型期一些部门和行业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特点,加大对特殊资源、扶贫民生、产业转型、技术革新、重点项目工程、重大财政支出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惩治和预防力度,加大金融领域反腐力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比如,针对党员干部与市场主体接触较多、容易出现权钱交易的问题,完善个人重大事项申报、规范政商交往、防止利益输送等制度机制,整治关联企业、裙带关系、违规信贷、非法持股等现象,压缩权力寻租机会和空间。再比如,充分考虑腐败背后的经济、社会、人性、文化等复杂因素,把治理腐败作为系统工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厉惩治的同时完善制度、健全法制,加强思想教育、涵养政治生态,在综合施治、标本兼治中实现源头治理、长效治理,等等。这些措施帮助我们夺取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发展。

当然,“依然严峻复染”的形势没有变,我们对反腐败未来的估计也不能过于乐观,要做好打持久战准备。预计到 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特别是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随着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腐败将会得到全面有效治理和预防,海晏河清的廉洁政治成为常态。

(来源:中国方正出版社)

 

© 防灾科技学院审计监察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www.cidp.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IE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京ICP备20016947号-1